close
恢復高考那年,他在建築工地裡幹活
“高考是父母幫你的最後一關”
■袁振禮對女兒的期待與要求,可以從這張童年照片看出來,一次考瞭第一名,袁振禮讓袁淼留下這樣的照片,為瞭“在她的腦海裡刻下成績重要這個痕跡”。 受訪者供圖
袁淼說,在她18歲以前,高考幾乎貫穿瞭這對父女的關系。他們為此有過爭吵、失落、感動、妥協、和解。高考改變瞭父親的命運,他因此在女兒面臨同樣的關口時也對她寄予厚望。
在那之前,上大學都是領導推薦,袁振禮對自己能上大學完全不抱希望,便沒有在意。22歲那年的冬季,袁振禮一直在水利改造工地幹活,在刺骨的冰塊裡掏泥土,腿凍得流血,因此落下瞭關節炎的病根。
到瞭後期,袁淼的心理防線崩潰瞭,一次測試中,成績從年級排名300多名一下子跌到1300多名。
他的命運在四年後迎來瞭轉機——1977年夏季,報紙登出瞭要恢復高考的消息,縣裡開始辦起瞭各種的補習班。
袁淼說,回頭看自己的成長,是被父親“拿著小棍子鞭策著長大的”。她很感激父親為她做的一切。但在某個時刻,也會感到遺憾。
傢裡窮,卻沒有讓袁振禮輟過學。在袁振禮一傢人眼裡,讀書是長本事的方法。
日期:[2018-06-08]版次:[A07] 版名:[城事·高考傢事] 字體:【大 中 小】
信大致是這樣寫的:“你高考考得不好,我也不開心。但我知道,也能理解,你處於青少年時期,追求美等一些其他的事物。我也沒有過多地怪你……但現在你的成績讓我很吃驚,希望你想想為什麼會那樣。”
袁淼自嘲,從小就是被當老師的爸爸“拿著根小棍子鞭策著長大的”,隻是高考結束後,她突然醒悟,對父親來說,高考成瞭他能為女兒做的最後一件事。
■專題采寫:新快報記者 吳曉嫻
■袁振禮(中)和袁淼(右一)。受訪者供圖
上完初中,當時隻有貧下中農有推薦資格繼續升學,而袁振禮傢是地主成分。但因為袁振禮不僅讀書刻苦,也任勞任怨地幹所有的活,老師、同學們都推薦他,最終,他成瞭學校裡13個初中畢業生中的3個幸運兒,如願上瞭高中。
當年的臨漳縣有600多人參加高考,考上大學的十來人——那個時候的中專與現在不同,是通過高考錄取的,錄取比例極低,畢業包分配,袁振禮是考上中專學校的學生裡的第一名,鄰近十幾個村隻有他考上大學,轟動鄉裡。
那年,中專和大專院校一起雙雙咖啡粉絲團考,因為報名太晚,袁振禮隻能報考中專,填的是邯鄲市的大名師范學校。
■專題策劃:新快報記者 張英姿 陳紅艷
袁淼第二年的高考成績出來,分數比一本線高出瞭40多分雙雙咖啡double 2加盟。
學校離傢6公裡,對女兒一直很嚴格的袁振禮不用摩托車載女兒,而是讓她自己走回傢。身為校長的袁振禮甚至不必親自去管她,有無數老師替他盯著女兒。
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(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)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佈/發表。
考上大學後,一直盯著她學習的父親突然不再管束她瞭……
以第一名考上中專 轟動鄉裡
袁淼從小在父親袁振禮辦的學校裡讀書。
2012年,袁淼高考發揮失常,成績距離河北省的一本線差瞭30分——數學隻考瞭70分。
整整兩周時間,袁振禮閉門復習,也不脫衣睡覺,打瞌睡瞭,被子一蓋,休息會兒,醒瞭又繼續學。
不過,“現在不遺憾瞭。”年過花甲的袁振禮笑笑。
1978年3月15日,袁振禮正式成為當時人人羨慕的中專生。
父女很有默契,當年河北衡水中學的網上報名系統一開通,袁振禮就開始操作報名,擔心自己手速不夠快,他還找來瞭幾個同雙雙餐廳double 2事幫忙,為女兒爭取到瞭復讀一年的名額。
到瞭考場,袁振禮說自己“緊張、激動得很”,他終於能和別人平等地坐在書桌前。但怎麼考的他都忘瞭,唯一能記得的是自己當時的學號——1732。
後來,袁振禮偶爾也會感到遺憾,那些高中成績不如他的人,因為報名早,有機會上瞭大專,這種差異在評職稱的時候尤其令他糾結。
1955年,袁振禮出生在邯鄲市臨漳縣柳園鎮袁村一個書香世傢。然而在解放初期,袁傢人還經常吃不飽飯。
女兒的故事
一次沒考好,父親特地跑來住校的高中批評她
高考報名截止的最後一天,袁振禮心想,天太凍瞭,也沒法蓋房子瞭,這才拿著五毛錢去報名。
高中時,學校也沒有教材,老師和學生手裡就一本《毛主席語錄》。袁振禮回憶,他的高中生涯其實也沒有怎麼上過課,老師不怎麼教,勞動比學習多。但一直刻苦的袁振禮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,如饑似渴地汲取老師講過的所有知識,成績一直是班裡最好的。
袁淼記得,進高中的第一次考試,她考瞭全班第七名,第二次跌到二十多名。住校的她在電話裡向父親匯報瞭成績之後,袁振禮竟一下子奔到瞭學校去呵斥她,說她太驕傲瞭,一次考得好就不知天高地厚。
袁淼覺得自己心事一多就容易考得不好。但父親才不管她有沒有心事,在他眼裡,成績不好隻會被歸結為“不努力”。脾氣一上來,向來懼怕袁振禮的袁淼也開始頂撞他。
當時已是傍晚,袁振禮還清楚地記得,報名點的人對他說的第一句話是:“你怎麼才來。”
出成績之後,袁淼連那年的報考手冊都沒買。袁振禮什麼也沒說,但袁淼仍能感受到父親的失落,但“這件事已經無法改變瞭,他不希望我不開心”。
她艱苦復讀,每次考試父親都要等到查到成績再睡
大名鼎鼎的衡水中學名不虛傳。
考試後,老師會連夜改卷,在校網同步公佈成績,傢長隨時能查到。
後來,袁淼從媽媽那知道,她考完試,父親就守在電腦前,隔一段時間就刷新一次,守到凌晨兩三點,就為瞭第一時間知道她的成績。
袁淼說,到瞭那的復讀生壓力都很大,他們會給自己施壓,更多是和自己較勁。
2012年,袁振禮的女兒袁淼也到瞭參加高考的時候,隻考上瞭一所二本學校。袁振禮為女兒報瞭名,讓她在河北衡水中學,這所在國內頗具爭議性的高中復讀。
她以為父親會和以前一樣呵斥她雙雙咖啡fb。然而,這次,她第一次接到瞭父親給她寫的一封長長的信,語氣平和。
一年後,袁淼終於如願以償,考進瞭南昌大學。
這個措辭,對比以前的父親,已經是天差地遠,袁淼又是驚訝,又是感動。
父親的故事
她聽從瞭父親的建議,報瞭南昌大學的網絡工程專業。如今已經畢業接近一年,在一傢世界五百強公司工作。
選擇專業以後,父親沒有插手過她的生活
1977年,恢復高考的第一年。
父親為她做瞭大部分的選擇。可她大學四年過得並不愉快,她並不喜歡自己的專業。
“哪怕當時我有一點點自己做雙雙咖啡double 2選擇的意識,情況可能會不一樣。”袁淼苦笑。
袁振禮對女兒復讀的結果並不是很滿意,他認為她明明可以做到更好,“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意味著好的教育、治學條件、校風校紀和學習環境。”
但是,無論如何,這像是一個妥協之後的最優解。
袁淼說,讓她意外的是,自從選擇專業以後,父親沒有插手過她的生活。
“高考是父母幫你的最後一關。”袁淼輕輕地說。
河北省22歲的青年農民袁振禮在高考報名截止的最後一天傍晚,在村裡的駐點報瞭名,卻從此撞開瞭命運之門,一生從事教育,如今是一所民辦學校的校長。
1973年,高中畢業之後,袁振禮又回到瞭田裡。
“高考是父母幫你的最後一關”
■袁振禮對女兒的期待與要求,可以從這張童年照片看出來,一次考瞭第一名,袁振禮讓袁淼留下這樣的照片,為瞭“在她的腦海裡刻下成績重要這個痕跡”。 受訪者供圖
袁淼說,在她18歲以前,高考幾乎貫穿瞭這對父女的關系。他們為此有過爭吵、失落、感動、妥協、和解。高考改變瞭父親的命運,他因此在女兒面臨同樣的關口時也對她寄予厚望。
在那之前,上大學都是領導推薦,袁振禮對自己能上大學完全不抱希望,便沒有在意。22歲那年的冬季,袁振禮一直在水利改造工地幹活,在刺骨的冰塊裡掏泥土,腿凍得流血,因此落下瞭關節炎的病根。
到瞭後期,袁淼的心理防線崩潰瞭,一次測試中,成績從年級排名300多名一下子跌到1300多名。
他的命運在四年後迎來瞭轉機——1977年夏季,報紙登出瞭要恢復高考的消息,縣裡開始辦起瞭各種的補習班。
袁淼說,回頭看自己的成長,是被父親“拿著小棍子鞭策著長大的”。她很感激父親為她做的一切。但在某個時刻,也會感到遺憾。
傢裡窮,卻沒有讓袁振禮輟過學。在袁振禮一傢人眼裡,讀書是長本事的方法。
日期:[2018-06-08]版次:[A07] 版名:[城事·高考傢事] 字體:【大 中 小】
信大致是這樣寫的:“你高考考得不好,我也不開心。但我知道,也能理解,你處於青少年時期,追求美等一些其他的事物。我也沒有過多地怪你……但現在你的成績讓我很吃驚,希望你想想為什麼會那樣。”
袁淼自嘲,從小就是被當老師的爸爸“拿著根小棍子鞭策著長大的”,隻是高考結束後,她突然醒悟,對父親來說,高考成瞭他能為女兒做的最後一件事。
■專題采寫:新快報記者 吳曉嫻
■袁振禮(中)和袁淼(右一)。受訪者供圖
上完初中,當時隻有貧下中農有推薦資格繼續升學,而袁振禮傢是地主成分。但因為袁振禮不僅讀書刻苦,也任勞任怨地幹所有的活,老師、同學們都推薦他,最終,他成瞭學校裡13個初中畢業生中的3個幸運兒,如願上瞭高中。
當年的臨漳縣有600多人參加高考,考上大學的十來人——那個時候的中專與現在不同,是通過高考錄取的,錄取比例極低,畢業包分配,袁振禮是考上中專學校的學生裡的第一名,鄰近十幾個村隻有他考上大學,轟動鄉裡。
那年,中專和大專院校一起雙雙咖啡粉絲團考,因為報名太晚,袁振禮隻能報考中專,填的是邯鄲市的大名師范學校。
■專題策劃:新快報記者 張英姿 陳紅艷
袁淼第二年的高考成績出來,分數比一本線高出瞭40多分雙雙咖啡double 2加盟。
學校離傢6公裡,對女兒一直很嚴格的袁振禮不用摩托車載女兒,而是讓她自己走回傢。身為校長的袁振禮甚至不必親自去管她,有無數老師替他盯著女兒。
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(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)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佈/發表。
考上大學後,一直盯著她學習的父親突然不再管束她瞭……
以第一名考上中專 轟動鄉裡
袁淼從小在父親袁振禮辦的學校裡讀書。
2012年,袁淼高考發揮失常,成績距離河北省的一本線差瞭30分——數學隻考瞭70分。
整整兩周時間,袁振禮閉門復習,也不脫衣睡覺,打瞌睡瞭,被子一蓋,休息會兒,醒瞭又繼續學。
不過,“現在不遺憾瞭。”年過花甲的袁振禮笑笑。
1978年3月15日,袁振禮正式成為當時人人羨慕的中專生。
父女很有默契,當年河北衡水中學的網上報名系統一開通,袁振禮就開始操作報名,擔心自己手速不夠快,他還找來瞭幾個同雙雙餐廳double 2事幫忙,為女兒爭取到瞭復讀一年的名額。
到瞭考場,袁振禮說自己“緊張、激動得很”,他終於能和別人平等地坐在書桌前。但怎麼考的他都忘瞭,唯一能記得的是自己當時的學號——1732。
後來,袁振禮偶爾也會感到遺憾,那些高中成績不如他的人,因為報名早,有機會上瞭大專,這種差異在評職稱的時候尤其令他糾結。
1955年,袁振禮出生在邯鄲市臨漳縣柳園鎮袁村一個書香世傢。然而在解放初期,袁傢人還經常吃不飽飯。
女兒的故事
一次沒考好,父親特地跑來住校的高中批評她
高考報名截止的最後一天,袁振禮心想,天太凍瞭,也沒法蓋房子瞭,這才拿著五毛錢去報名。
高中時,學校也沒有教材,老師和學生手裡就一本《毛主席語錄》。袁振禮回憶,他的高中生涯其實也沒有怎麼上過課,老師不怎麼教,勞動比學習多。但一直刻苦的袁振禮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,如饑似渴地汲取老師講過的所有知識,成績一直是班裡最好的。
袁淼記得,進高中的第一次考試,她考瞭全班第七名,第二次跌到二十多名。住校的她在電話裡向父親匯報瞭成績之後,袁振禮竟一下子奔到瞭學校去呵斥她,說她太驕傲瞭,一次考得好就不知天高地厚。
袁淼覺得自己心事一多就容易考得不好。但父親才不管她有沒有心事,在他眼裡,成績不好隻會被歸結為“不努力”。脾氣一上來,向來懼怕袁振禮的袁淼也開始頂撞他。
當時已是傍晚,袁振禮還清楚地記得,報名點的人對他說的第一句話是:“你怎麼才來。”
出成績之後,袁淼連那年的報考手冊都沒買。袁振禮什麼也沒說,但袁淼仍能感受到父親的失落,但“這件事已經無法改變瞭,他不希望我不開心”。
她艱苦復讀,每次考試父親都要等到查到成績再睡
大名鼎鼎的衡水中學名不虛傳。
考試後,老師會連夜改卷,在校網同步公佈成績,傢長隨時能查到。
後來,袁淼從媽媽那知道,她考完試,父親就守在電腦前,隔一段時間就刷新一次,守到凌晨兩三點,就為瞭第一時間知道她的成績。
袁淼說,到瞭那的復讀生壓力都很大,他們會給自己施壓,更多是和自己較勁。
2012年,袁振禮的女兒袁淼也到瞭參加高考的時候,隻考上瞭一所二本學校。袁振禮為女兒報瞭名,讓她在河北衡水中學,這所在國內頗具爭議性的高中復讀。
她以為父親會和以前一樣呵斥她雙雙咖啡fb。然而,這次,她第一次接到瞭父親給她寫的一封長長的信,語氣平和。
一年後,袁淼終於如願以償,考進瞭南昌大學。
這個措辭,對比以前的父親,已經是天差地遠,袁淼又是驚訝,又是感動。
父親的故事
她聽從瞭父親的建議,報瞭南昌大學的網絡工程專業。如今已經畢業接近一年,在一傢世界五百強公司工作。
選擇專業以後,父親沒有插手過她的生活
1977年,恢復高考的第一年。
父親為她做瞭大部分的選擇。可她大學四年過得並不愉快,她並不喜歡自己的專業。
“哪怕當時我有一點點自己做雙雙咖啡double 2選擇的意識,情況可能會不一樣。”袁淼苦笑。
袁振禮對女兒復讀的結果並不是很滿意,他認為她明明可以做到更好,“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意味著好的教育、治學條件、校風校紀和學習環境。”
但是,無論如何,這像是一個妥協之後的最優解。
袁淼說,讓她意外的是,自從選擇專業以後,父親沒有插手過她的生活。
“高考是父母幫你的最後一關。”袁淼輕輕地說。
河北省22歲的青年農民袁振禮在高考報名截止的最後一天傍晚,在村裡的駐點報瞭名,卻從此撞開瞭命運之門,一生從事教育,如今是一所民辦學校的校長。
1973年,高中畢業之後,袁振禮又回到瞭田裡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